一片“森林”,两种“生命”!
海南,常年雨水充沛、阳光充足,是绿色生命的海洋。在距离海口市中心50km的甲子镇福昌村,匍匐着一座巨大的蓝色光伏“森林”,放眼俯瞰,一排排光伏面板排列在田野中,在阳光下安静的进行光电“呼吸“,源源不断的生产着绿色电力;光伏板下,绿色的生命正在茁壮成长,各种小白菜、上海青、四季豆等蔬菜长势喜人。1
如果说发电是光伏电站的先天本能,那么“种菜”则是信义龙湾光伏电站后天本领。
这就是海南信义龙湾农光互补电站。2019年5月,信义光能利用自有资金,在海南开创性的建设 “农光互补示范基地”,项目规划用地约6500亩,计划装机容量300MW,预计每年发电3.6亿千瓦时,相当于13.8万家庭的全年用电,节约标准煤约11.8万吨,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35.9万吨,是一片名副其实的蓝色"森林"。

图片来源:人民网
信义光能为龙湾光伏电站配备了自动喷淋系统、排水系统等农业配套设施,将电站下部空间改造为种植大棚,为光伏板下蔬菜种植创造了条件。与传统种植大棚相比,这种由光伏电站改造的种植大棚,大大降低了大棚建设、种植运营成本,同时,由于光伏大棚的结构刚度更大,能抵御强风暴雨,特别适用于多雨、台风等极端气候频发地区。通过光伏发电和农业种植融合,实现了光照资源高效分配利用,大大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,单位面积土地产出最大化。经过科学的规划,目前已成功探索了“光伏+蔬菜”、“光伏+食用菌”、“光伏+花卉”等多种模式,下一步还将继续探索,科学丰富蔬菜种植品类。
图片来源:人民网
不仅如此,农光互补光伏电站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可观的收入。附近农民通过参与电站建设和蔬菜种植,获取劳动报酬,据测算,平均每100亩农光互补电站可带动12个贫困户的稳定就业,每户每年可增加约4万元的稳定收入,与外出务工相比,就近工作大大提升了百姓的幸福感。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,让龙湾光伏电站受到当地政府和各类媒体的关注和认同。 
海南省委常委副书记李军调研项目现场

海南省常委、海口市委书记何忠友视察现场

信义龙湾光伏电站登上人民日报头版
龙湾光伏电站,是信义光能在光伏电站领域创新求索的缩影。2014年,信义光能于安徽省金寨县建设150MW容量的光伏农业生态园,开始了“农光融合”的探索之路,同时,为助力地方脱贫,信义光能在金寨县首创光伏精准扶贫,采用多方合作投资建设的模式,有效回馈当地百姓,实现了经济、社会、环保的和谐统一。截至目前,信义光能已累计投资光伏电站4.1GW,其中农光互补、渔光互补电站达2.3GW。未来,信义光能将在光伏电站投资建设、运营模式上持续探索,为光伏更好的融入社会经济、百姓民生铺路,助力“碳达峰、碳中和”的伟大目标早日实现。
信义芜湖三山渔光互补光伏电站

巢湖信义农光互补光伏电站
在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中,喜阳的苍天乔木和耐阴的灌木错位共生,最大化阳光资源利用率。
农光互补光伏电站,
最大化阳光和土地资源利用效率,
是蓝色光伏与绿色植物的交响曲,
是现代工业与传统农业的完美融合,
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,
这,正是信义光能的不懈追求。